手机无线充电的历史以及它的两种充电方案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手机无线充电非常的流行。那它的发展历史是什么呢?手机无线充电经历了哪些变革呢?以及现在的手机无线充电方案有哪些呢?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的历史,看看它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并非什么“黑科技”,早在19世纪30现代,名叫迈克尔法拉的科学家就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周围磁场的变化将使电线中产生电流。时至今日,适合智能手机且相对成熟的无线电力传输慢慢衍生出了2种无线充电方案:
第一种是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方案。
这是现在业内运用频率最高,普及度最广的无线充电技术方案,其原理是法拉第电池感应定律,即给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落实到手机身上,就是在手机后盖内和无线充电底座内,分别嵌入接收端和发射端专用的线圈(还包括转换和识别、电源管理等芯片),当电能输入到发射端线圈时就会产生一个磁场,磁场感应到接收端的线圈就会产生电流实现了充电的过程。
理论上讲,传输端和接收端内线圈数量越多,面积越大,单位时间无线传输的电力就越多,对二者间距离和位置的要求也越宽松。
优点:成本低,技术成熟,转换效率相对较高。
缺点:充电距离太短,需对准接触才能保证效果。
第二种是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方案。
该方案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发射端和接收端达到相同的频率时就能产生磁场共振从而满足能量交换,它的原理与共振差不多。
和电磁感应式相比,磁场共振式方案的有效传输距离更远(支持数厘米至数米),并且能够实现一对多充电。
磁场共振式属于电磁感应式的“进阶版”,理论上只需要在次级线圈(手机内)增加一个电容构成谐振回路就能与充电底座上固定频率的交流电形成共振,从而实现多设备、较远距离的无线充电。
优点:充电距离远,支持一对多。
缺点:同时为多部设备充电会提升发热量、转换效率变低,提升效率则又会产生更大的电磁辐射,对安全不利。
从上面来看,这两种方案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这也证明了我们的无线充电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未来我们的无线充电技术会发展的更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好处。最终我们不仅能快速充电,还能远距离安全充电,甚至边充电边玩手机都可以。
- 上一篇:如何选择适合你的无线充电器 2019/6/18
- 下一篇:无线充电的意义以及好处有哪些 2019/6/17